邵陽新聞網訊(記者 朱飛凡 實習生 王爾東)7月30日至31日,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會上,全票表決通過了市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議確定邵陽市“市樹、市花”的議案》,決定命名香樟樹、紫薇花分別為我市“市樹”、“市花”。
市樹、市花是城市風貌的綠色象征,是一個城市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自然傳承,是現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和名片。命名“市樹、市花”能增強廣大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激發熱愛邵陽、建設邵陽的熱情。同時,評選確定“市樹、市花”亦是邵陽市爭創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的需要。
自2010年市人大代表提出關于評選“市樹、市花”的建議案后,2012年、2013年又有多名代表提出建議案,2013年4月開展了“市樹、市花”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審小組和評選活動組委會的意見,香樟、紫薇相對而言最符合“市樹、市花“評選的基本要求,兩者的精神特質也十分切合我市的城市精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全票表決確定我市“市樹、市花”分別為香樟樹、紫薇花。
【相關連接】
香樟樹從其自然屬性看,具有較好的樹形、適宜本地種植,是國家二級保護珍貴樹木、是生產樟腦的主要原料、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就文化屬性而言,香樟是正義的象征,將其作為“市樹”,能很好的體現邵陽人的“一身正氣”;在民間香樟肩負著村社神樹功能:在洞口縣高沙鎮,著名的清末大外交家郭嵩燾寫有《高沙樟樹歌》,大祥區城西街道辦有“樟樹垅”,市人防辦院落保存了一棵120年的古香樟,并以此命名該園區“香樟園”;香樟作為“市樹”,既代表了邵陽人的品質和精神,也昭示著邵陽這座城市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紫薇具有物種代表性和地方特色,邵陽是我國野生紫薇分布最古老和紫薇栽培最主要的區域之一,有相當數量的珍惜古紫薇樹,其中城步苗族自治縣的一棵野生川黔紫薇,樹齡約1500年。紫薇是我市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已廣泛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中,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邵陽人自古以“吃苦耐勞”聞名于世,紫薇不擇土壤、不畏酷暑的特性,正是對其最貼切的寫照。紫薇生命力之強,一如邵陽寶古佬精神,愈久彌堅。邵商遍布全球并成為湘商勁旅,靠的正是紫薇這種“抱團打天下”的精神。我市現有6個紫薇種群和108個紫薇品種,是目前國內紫薇品種、數量、數藝扎景最多的城市,種植面積6000余畝,紫薇苗6000余萬株,研發各類紫薇園藝工藝品12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