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第7任國家主席,也是建國后學歷最高的國家主席。畢業于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習近平,擁有法學博士學位。
作為開國元勛、國務院原副總理習仲勛之子,習近平的一生和其他紅色子弟一樣坎坷,曾被“上山下鄉”插隊,在農村艱苦的條件下勞作多年。
但艱苦的環境并未磨滅習近平讀書的熱情。早在2002年,福建省省外大學校友會等機構編寫《福建博士風采》叢書里,習近平就在第一卷中發表了題為《自述》的文章,講述了自己進入清華大學的曲折過程。文中寫道:
“我1969年從北京到陜北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我那時一邊當村干部,一邊總渴望有機會能上學深造。那時候報大學,清華有兩個名額在延安地區,一個分給延川縣。我三個志愿都填了清華大學??h里將我報到地區,地區不敢做主,清華大學來招生的人也不敢做主,請示清華大學。這又是一個機遇。……當時我父親(習仲勛)剛剛解除監護,下放到洛陽耐火材料廠,耐火材料廠開了個‘土證明’:‘習仲勛同志屬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于是,我踏進了清華園。上山下鄉中對學習的渴望,使我與清華大學結下了讀書緣。從政近20年后,我在職讀博士研究生就是在清華大學讀的,學的是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我結合實踐,對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農村擺脫貧困、福建山海聯動發展、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福建省發達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與完善、農村市場化建設與中國加入WTO等進行系列研究,著書并發表文章。”
現在,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四層的清華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庫整齊排列著清華學子們的畢業論文,而在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的博士論文文獻里,有習近平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習近平論文的指導老師是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劉美珣女士。
這份博士論文正是習近平幾十年在工作中的思考。在論文中,習近平用數據統計、數學模型、系統論、控制論等現代學術手段,分析了中國的農業問題、中國農業應對IPO挑戰,還介紹了西方國家農業市場化發展等。不但深入調查了中國國情,還了解西方國家,視野開闊。其中的亮點還在應用了諸多數理模型,這對年近50歲的習近平來說,可謂是個挑戰,而就在清華讀在職博士的1998年至2002年,他還擔任著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工作極其繁忙。
當年,為了事業,生長在大院的紅色青年們各奔東西,到外省去,到廣闊天地去。習近平去了福建,俞正聲去了煙臺、青島,劉少奇之子劉源去了河南再進軍界。20多年后的今天,當年的青年俊才們已經成長為中國改革大業的領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