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珠三角發展再思考
              • 2013/6/5
              • 世界經理人網站
              • 9202

              作為改革開放橋頭堡的廣東,憑借著南倚港澳,面向海外的優勢,成為中國省級經濟體中的“一哥”,2012年GDP已達5.7萬億人民幣,其體量已超過印 尼的GDP總量。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廣東亟待解決的三大矛盾關系也越來越突出。一是珠三角和非珠三角的粵東西北區域之間的關系,一個是小珠三角城市之間的關系;以及大珠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城市之間的關系。

              廣東2012年GDP增速降低至8.2%,增速已連續兩年降低。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除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區域不能共振之外,就是珠三角“西線塌陷”。以總量計,珠三角東線的東莞、惠州和深圳,其GDP總值超過2萬億,中線的廣州和佛山,總量比東線略小,但也超過2萬億。

                廣東其他城市總值,一共才1.7萬億,其中,珠三角西線城市,GDP總值大約為7000億出頭,大約為東線的三分之一。還不如廣東非珠三角地區。

                同時,廣深爭雄亦持續多年。多重爭端的存在,是諸城市定位發生了部分重迭乃至沖突。

                除了廣東、珠三角內部的矛盾,粵港角色的互動和變化則是影響珠三角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例如,港珠澳大橋從1983年就提出動議,直至2009年才動工修建,其中一個隱秘的原因,就是粵港兩地都想爭大珠三角地區的老大。

                粵港澳經濟圈內部的發展軌跡,其實經歷了兩個階段。從改革之初到90年代中期,乃是香港輻射珠三角城市圈的黃金時期,香港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珠三角區域成功實現工業化,兩全其美。

                自九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紀初,隨著部分珠三角重鎮的崛起,諸城之間爭雄不息,同時,廣深與香港亦開始競爭。所以,珠三角一體化,一個最核心的任務,就是重構大珠三角諸城市之間的定位,同時,重新進行產業規劃,形成錯位發展。

                當下,香港的三產占比超過90%,是中國兩岸三地中三產占比最高的城市。香港在金融、貿易、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仍然是廣東乃至中國其他城市都無法取代的。

                在未來,香港仍然將是大珠三角區域的服務業中心,最近幾年,在騰籠換鳥戰略的驅動下,部分珠三角城市欲發展服務業,最后發現遭遇挫折。其本源,就在于沒有意識到,很多珠三角城市的服務業,其實早已經被香港代做,并非每一個城市都需要單獨發展服務業。對于廣州和深圳這兩個經濟重鎮來說,服務業的比重,將必然要受到香港的制約?!?

                廣東,乃至泛粵港澳的發展在前三十年取得的成功得益于出口導向經濟的發展和成熟。在這一過程中,廣東,特別是珠三角,憑借人力、土地等的優勢,迅速崛起為全球制造業重鎮;而香港,則依靠與國際無縫接軌的優勢,在資本、高端人才、貿易、專業服務等領域向廣東提供亟需的幫助。

                隨著廣東的日益崛起,特別到2008年金融危機,外需減弱之后,粵港兩地的角色也到了需要重新調整的時刻。廣東的決策者希望產業升級,在三產領域擺脫對港的過分依賴,而香港則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

                當然,粵港之間、珠三角城市之間的互補特性仍然遠大于競爭特性,如能調整協調好各自角色,在良性競爭中 共同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陽商會(深圳邵商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0114826號 
              辦公地址:龍華區龍華街道錦華發工業園10棟第七層706號房

              辦公電話:0755-82575756  聯系人:張女士

              深圳市邵陽商會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美女自摸免费视频,污片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美女高潮抽搐潮喷白浆视频bb,亚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