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服務型制造
隨著全球經濟從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過渡,創新和服務逐漸成為整個經濟的價值核心,全球制造業及其中企業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傳統的制造業價值鏈不斷擴展和延長,其覆蓋范圍逐漸從加工制造領域延伸到了服務領域,制造和服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制造和服務逐漸相互融合,服務在企業產值和利潤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從傳統的以產品制造為核心逐漸轉向基于產品,向顧客提供綜合服務的模式,即服務型制造。
服務型制造的含義可以從四個層次解釋:從概念角度講,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在新的世界經濟條件下,歷史性融合的產物;是基于制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制造。從表現形式角度,服務型制造包括制造企業面向中間企業的B to B服務(如外包或一攬子解決方案等),和面向最終消費者的B to C 服務(如個性化定制,客戶全程參與設計等)。從組織形態上,服務型制造表現為制造企業與服務企業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滲透,制造企業向服務領域拓展(如IBM 的解決方案提供)和服務企業向制造領域的滲透(沃爾瑪對制造企業的滲透控制等)。從屬性角度,服務型制造具有整合、增值和創新三大屬性。
服務型制造的優勢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加劇,在生產制造環節的利潤空間將會越來越小,服務環節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向服務轉型是全球制造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從單純提高產品技術水平轉向提高產品與服務的綜合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從而走向價值鏈高端。通過產品與服務的結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制造企業能創造出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保持長期穩定的經濟利益。
2011年1月,蘋果公司公布了的2011年第一財季的財務報告:營收267.4億美元,凈利潤60億美元,而其中近40%為iPhone 銷售。報告中顯示,在第一財季蘋果售出了近1600萬臺iPhone,同比增長86%,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并另有數據顯示,AppStore的應用程序下載量已經超過了56億。如果說早年推出的ipod+iTunes完美組合,是將蘋果公司帶出低谷走向成功的重要一舉,向世人展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將硬件、軟件和服務整合在一起)的話,那么iPhone+AppStore則是讓這種商業模式的價值發揮至極值。“不賣硬件賣服務”是業內人士對蘋果取得成功的一致總結。硬件只能賣一次,內容和服務卻可以無限延伸?,F如今蘋果已被視為服務型主導企業的成功典范。
除了蘋果以外,還有如全球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羅爾斯以“租用服務時間”的形式出售而不直接出售發動機,通用完成從制造業公司向“多元化的服務公司”的轉變,以及 IBM從硬件制造商向IT服務商轉型并進而向服務產品化轉身等令我們耳熟能詳的成功轉型實例。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已成為制造企業實現發展與壯大的重要舉措。
服務型制造助力中國制造業轉型
中國近20年來持續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勞動效率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長方式實現的。在全球制造產業鏈上,中國只是扮演著代工角色,處于產業鏈的低端,企業利潤薄弱;宏觀上使得國家整體上競爭力不強,資源和能源耗費過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制造行業將逐漸失去賴以發展的勞動力成本和資源優勢,在現有的資源和環境約束下,已經無法延續原有的增長模式,必須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果說中國制造業經過新中國成立后頭30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通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從小到大”,那么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使命就是實現“從大到強”的歷史跨越。
如果想走出價值鏈低端,實現成功轉型,中國制造業必須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趨勢。這體現在第一,市場需求從產品導向向全面解決方案導向轉變;第二,高價值環節從制造環節為主向服務環節為主轉變;第三,基于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向基于服務的差異化競爭轉變;第四,客戶交易形式由一次性 交易向長期服務方式轉變。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中國制造業必須調整發展思路,重新創造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服務型制造通過強化制造價值鏈中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價值創造,實現經濟增長的軟性化,強化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實施服務型制造,有助于中國制造業結構升級,促進從中國代工向中國制造的轉變。
一大批中國制造企業,正醞釀著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一度以“制造企業”作為企業定位的海爾集團,已計劃脫手大部分生產業務,以削減成本并加快為客戶提供服務和對市場趨勢做出快速反應。另外,有如一汽啟明、寶鋼寶信、武鋼自動化、東風東浦等一批典型制造服務企業以及像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裝備企業也實現了向“制造業服務化”的成功轉型。同時,在國家層面,“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將要打造100個服務型制造應用示范企業。
服務型制造的實施步驟
從傳統制造過度到服務型制造,一般來說企業需要經歷五個發展階段:
微弱服務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還屬于傳統制造業,只是單純的產品生產者與售賣者,業務中心是產品生產和銷售產品,而忽視了對服務的提供,服務在企業業務中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制造企業還處于此階段。
服務附加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的核心業務仍然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服務作為產品的一種附加品來提供給消費者。更像是一種輔助產品營銷的手段,生產者一般不向消費者收取服務費用,因此服務僅僅是企業產品競爭的輔助和延伸。在國內制造企業中,三一重工以更為優質的服務提高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服務增值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將有形物品和一系列無形的服務捆綁在一起共同提供給消費者。服務的內涵由簡單維修維護、運輸、安裝等到復雜的過程支持、信貸保險等。此時服務可以像產品一樣被定價,并和產品一起銷售給客戶。服務改變了過去對產品的依附和輔助的形態,成為使產品增值和價值創新的重要手段??ㄌ乇死?、希爾博等國外制造企業,通過服務帶來的營業收入占到總收入的很大比重。
整體解決方案階段:在這這個階段,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已不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只是作為服務的一部分為消費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雖然服務依舊依托產品而存在,但產品此時成為了服務的附加品,而服務本身成為了獲得客戶的核心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客戶的參與成為了產品生產過程的必要因素。此時企業的制造模式己進入了服務型制造模式。這個階段最知名的案例當屬IBM從一家IT系統提供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成功轉型。轉型后的IBM為客戶提供的是解決方案服務,產品只是為了滿足服務的需要而存在。
單獨提供服務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關注的是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為消費者提供獨立于產品的服務,實現專業化的生產。以敏捷的、柔性的、高效的、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迅速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創造更多價值,取得競爭優勢。蘋果的iphone+AppStore組合將手機硬件設備作為服務的載體,服務才是真正為客戶提供價值的部分。在這個階段,制造企業真正實現了基于制造的服務和面向服務的制造。